最新消息
PFF评新赛季四分卫排行榜马羊龙以外谁人能进前
添加时间:2023-10-26 08:23   浏览次数:

  近期,前NFL四分卫布鲁斯-格拉德考斯基根据PFF评分,以及对于新赛季的预期和展望评选出新赛季全联盟各家的先发四分卫排名,除了马、羊、龙稳居前列以外,还有哪些四分卫能排进前十呢?

  凯文-斯特凡斯基荣膺年度最佳教练,很大原因在于他成功了五月田。赛季初他们一度想要用战术保护五月田,但当斯特凡斯基打开进攻权限后,五月田表现出色。从第七周到季后赛,他的PFF传球评分是联盟次高。整季他也在干净的口袋、标准后撤步和初档传球时PFF评分进入联盟前五,这些都是重要和稳定的数据指标。

  考虑到梅菲尔德身边的进攻武器和上赛季领跑全联盟的传球保护评分,他有望在新赛季延续神奇。

  莱恩和新主帅亚瑟-史密斯的合作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大量的假跑真传能让莱恩想起五年前与小沙纳汉合作的巅峰赛季,至少每周都能保持稳定的表现。

  凯尔-皮茨的加入对防守组来说犹如噩梦,虽然看起来莱恩无法带领这样一支重建期的球队冲击季后赛,但如果他能和坦内西尔那样打出超高效率的表现,他仍是联盟top10级别的四分卫。

  刚刚赢得MVP难免出现退步,上赛季的杰克逊也不免俗。乌鸦的路面进攻没有2019年那样摧枯拉朽,似乎进攻前线也有所退步。

  尽管如此,杰克逊仍是是联盟最有活力的球员之一。如果乌鸦能用更加多变的路面进攻为杰克逊创造更好的传球机会,那么杰克逊有望重回MVP状态。新赛季乌鸦赛程艰难,因此杰克逊将不得不承担起重任,证明他能将乌鸦带回期许之地。

  达克回来了。普雷斯科特在上赛季第五周脚踝断裂前,一直保持着顶级状态。牛仔进攻完全是依克的传球移动皮球,如果不受伤达克能够稳夺传球码王,可如今重伤后回归,还能恢复状态吗?

  加上一年球员生涯,进攻协调员凯伦-摩尔和普雷斯科特即将进入合作的第六年,他们互通心意,心有灵犀一点通。达克生涯四个完整赛季里,他有两个PFF评分前十的赛季。由于牛仔拥有大批顶级接球手,我们可以期待他掸掉身上的蜘蛛网和灰尘,重新站稳脚跟。

  上赛季阿伦的进步幅度远超联盟任何四分卫,职业生涯第三年便打通任督二脉,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扬长避短。

  立即博体育娱乐

  上赛季,阿伦的假跑真传尝试领跑全联盟,轰下17记达阵只有3次抄截。他的准确性也进步极大,2019季线%真实命中率排名联盟第六。如今的唯一顾虑是如何保护球权,他拥有联盟次高的23次潜在失误传球,常规赛仅次于卡森-温茨。

  身处联盟次低的路面进攻和联盟次低的防守效率包围之中,沃特森出淤泥而不染。再加上德州人送走霍爹、炒掉奥布莱恩,沃特森独自负重前行竟然也能打出联盟一线四分卫表现。

  上赛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结构内的进攻他很少犯错、结构外进攻也总能创造超级演出。无论干净口袋还是受压都表现出色,同时也很少失误。2019年送出27记潜在失误传球后,上赛季他完成42记关键时刻传球,却只有14次潜在失误传球。

  上赛季威尔逊在前半季状态火爆,PFF总评分93.3领跑全联盟四分卫。然而,威尔逊习惯性后半程熄火,成为单季被擒杀最多的四分卫,很多时候都是他自己的责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是联盟中最稳定的四分卫之一,新季他已经准备好卷土重来,尤其是休赛期扬言想要转会后。过去五年,威尔逊以214记关键时刻传球领跑全联盟,同时在20码以上长传球评分上,与罗杰斯和布雷迪均拿到99.9的顶分。

  上赛季他的PFF总评分94.7和长传球评分99.5均领跑全联盟,并赢下联盟MVP,最大问题在于新赛季他是否仍身着绿袍。

  罗杰斯的传球时机和节奏都是联盟独树一帜,可上赛季他的持球时间为近十几年来最低。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路线跑动的耐心和对于武器的信任。如果罗杰斯和包装工能缓和关系,那么双方无疑拥有着继续联手冲击超级碗的实力。

  上赛季43岁的布雷迪转会海盗,并且令人难以置信地夺得了队史第二冠、个人生涯第七冠。甚至在极短的休赛期里,与完全陌生的教练团队和进攻体系进行忍让、磨合并且达到和谐,这些都令人肃然起敬。

  常规赛他的长传尝试联盟次高,同时是阿里安斯自2006年执教以来失误数字最低的四分卫。更不用说海盗已经在今年春天将重要的进攻武器悉数签回阵中,布雷迪将在更加熟悉和舒适的环境里开始新赛季。

  你敢相信吗?过去三年PFF总评分最高的四分卫是这位25岁的少年。拿到MVP和超级碗后,他仍在继续书写传奇。主帅安迪-里德和管理组继续为保护马霍姆斯而努力,超级碗因为传球保护不力而受挫,今年休赛期立刻猛补了进攻前线。

  事实上马霍姆斯有时也会比较马虎,受到施压也不全是截锋的锅,上赛季他轰下联盟次高的50次关键时刻传球,但23次潜在失误传球也是联盟前三多。不过他能成为当世第一人,不仅在口袋内威胁十足,跑出口袋后依靠跑动和传球同样是防不胜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